共享單車下半場需要精細化運營
2018年07月11日
44
亦強科技 分類:共享單車
共享單車下半場需要精細化運營!現在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顏色的共享單車,騎共享單車這種綠色出行方式也被越來越多人選擇。共享單車在年輕上班族中特別受歡迎,用戶年齡主要分布在25歲—35歲人群使用最多,其次是25歲以下人群,每周使用頻率在3次—4次的用戶最多。
也許有的人會說,在許多城市都看到各色共享單車堆放,宛如單車“墳場”,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這些所謂的“墳場”,更多的則屬于亂停亂放被管理部門所收繳扣留的單車。被扣單車本應由企業領回,但據調查,企業認領單車積極性往往不高。因為有些共享單車本身價格不高,容易破損;罰款加上運費,取車成本讓企業得不償失。
種種跡象表明,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管理,讓它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,也能讓出行環境更加有序,是很多城市下一步努力的目標。隨著管理的加強和企業的積極配合,共享單車正醞釀新的變局:從拼融資、拼投放數量和拼宣傳推廣,到規范管理,重視社會體驗,回歸商業本質。
特別是今年6月,摩拜單車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無門檻免押,在共享單車市場從量到質的一個轉變。而免押金降低了使用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可為平臺爭取更多用戶。但是其實當共享單車來到“下半場”,僅靠免押金搶用戶是遠遠不夠的。如果說“上半場”比拼的是用戶規模、資本“糧草”,那么到了“下半場”競爭的焦點就要從“數量”轉移到“質量”上來。共享單車企業提高運營管理的效率、摸索出“自我造血”的盈利模式。只有這樣,共享單車才能走上良性發展之路,使這種共享模式在市場上擁有生存的能力。
在共享單車行業競爭上半場靠的是“速度與激情”,現在,進入下半場,共享單車企業要想得到良性和健康發展,顯然要以“方便與秩序”作為主要發展方向。需要對現有的共享單車更好地管理與維護,堅持精細化運營,何從資本競爭回到商業本質,通過提供優質產品服務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,才能讓共享單車走得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