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經濟模式的兩個前提與三個標準
2017年06月27日
47
分類:開發資訊
目前市面上,最火爆的絕對是共享經濟模式,共享單車、共享充電寶、共享籃球等等占據各大媒體報道,然而這只是共享經濟的冰山一角,共享經濟未來絕對會成為一個主流,現在只是剛拉開了序幕,下面來看看共享經濟成立的兩個前提與三個標準。
共享經濟成立的兩個前提
首先,目前幾乎每個行業都面臨產能過剩問題,中國已經從一個所謂的短缺經濟已經走到一個供應過剩的經濟。這個前提本身,就給共享經濟提供物質基礎;
其次,現代人已經在認知上有了雙倍盈余,盈余需要分享出去,需要在社會之間進行傳導與互助。這樣來看,整個共享經濟在整個GDP中間、社會整個分布中間占有更大比例。但并非所有行業、所有的業態都適用于共享經濟模式。
適用于共享經濟模式的三個標準
1、是否能重構體驗的顛覆
這種顛覆并非對原有業務的體驗進行改良或放大,而是革命性地產生變化。不是比原有體驗好10%或者50%,而是比原有體驗好5倍、10倍。
2、是否能重構商業價值
整個共享經濟的大前提,是建立在碎片化時間以及閑置資產。共享經濟模式,是否能夠真正釋放碎片化時間的價值,是否真正能夠釋放閑置資產價值是關鍵。如滴滴打車、Uber都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。
3、是否能重構連接
連接的方式以及連接的成本、連接本身的三個緯度上能夠徹底重構。
共享經濟正在從一個新鮮事物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一個新時代被開啟了,關于共享經濟的一場消費革命正在悄悄進行。而且共享經濟不僅僅是在經濟意義上,還可能會增加的是一個審美意義上,倫理意義上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