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經濟的“創新與規范”之路
2019年03月05日
32
Aimee 分類:電單車資訊
共享經濟的“創新與規范”之路!在回顧過去一年共享經濟的表現時,可以說2018年是共享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。
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(2019)》顯示,2018年,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和就業保持了較快增長。2018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,比上年增長41.6%;平臺員工數為598萬,比上年增長7.5%;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.6億人,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500萬人,同比增長7.1%。
首先,制造業產能正在加速“共享”,成為2018年共享經濟各領域中最活躍的類型。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規模約8000多億元,比上年增長97.5%。從發展速度上看,2018年各領域共享經濟增長出現了新的變化。“生產能力”、“共享辦公”和“知識技能”三個領域較上年增幅分別高達 97.5%、87.3%和 70.3%。
產能共享的快速增長,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推動,“產能共享基礎設施較之前大幅完善,政府牽頭正在大力推進這方面的建設。另一方面,近幾年共享經濟在制造業領域的拓展步伐不斷加快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產能共享,涌現出多種產能共享模式和一批創新型共享平臺,有力地推動了產能共享的發展。
第二點是共享經濟對就業的貢獻。據研究團隊估算,2018年有7.6億人參與到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中,其中提供服務的人數達到7500萬,比去年增加500萬人左右,而這些人里絕大多數都是兼職人員。因此共享經濟的“另一種魅力”在于可以提供更靈活的就業方式。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,共享經濟對“穩就業”的作用不可低估。過去幾年,共享經濟甚至讓一些“去產能”領域的員工有了新的擇業機會。
在未來三年,我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%以上的增長速度,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。同時,隨著2018年我國各項整治行動和監管措施的延續,以及《電子商務法》的正式實施,共享經濟領域仍將延續強監管態勢,共享經濟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將不斷加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