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規范的打車app市場機制
2016年09月07日
23
李s 分類:電單車資訊
出租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角色,但常常乘客會抱怨打車難,司機又常常抱怨空載率高,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催生了打車App的市場,使之成為司機和乘客的供需對接橋梁。
打車App的流行,增加了私家車出租車的生意,激發了的士出租車司機的不滿。2016年1月12日上午,東莞市大批出租車司機非正常聚集至東莞市市政府廣場附近,數百名出租車司機聚集在市政府廣場前吶喊訴求。截至到早上9點近1300部出租車大罷工,集體圍堵市政府,他們希望政府能給他們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案。
現在打車App因為資源未共享,基本上是各自為政。一些傳統的出租車公司開始轉型做App打車軟件,最大的問題是由于利益沖突而無法跨公司調度。一些軟件公司開發的打車App,需要花大力氣整合多家出租車公司資源。無論是出租車還是滴滴打車,都需要和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合法交通。
現在邊開車邊打電話是違法的,看屏幕、手指操作、打電話等打車App的必選動作,分散了行駛中出租車司機的注意力,在交通法規日益嚴格的情況下,必須保證安全。打車app需要將更多的處理在平臺的控制端進行,形成司機乘客小終端,指揮控制大后臺的監控和運營系統。屆時打車app信息化手段的控制層、數據層將統一,并和公共交通系統一起為市民的出行謀便利。
一些打車App制定了相關規定防止爽約。例如滴滴打車會對第一次爽約賬號停用一周,達到第三次,賬號將被永久停用。這個信用機制是建立在手機號的基礎上,換一個手機號即可注冊一個新的賬號。防止爽約的一些做法,和建立誠信社會、實行網絡實名制相輔相成,社會信用體系是商業發展的可靠保障。
現在許多打車App需要乘客事先輸入打車終點,這就涉及到隱私和安全的問題。所以現在明文規定打車App司機端不得提前顯示乘客的終點。為解決這些問題,信息化管理部門、交通管理部門必須考慮多方利益統一進行設計、部署和監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