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網約車平臺動態調價
2018年06月06日
43
亦強科技 分類:網約車APP開發
如何看待網約車平臺動態調價?最近常聽到有人說越來越難打到車了,特別是周五或者下雨天,經常會臨時加價。其實網約車動態加價現象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,大家對待動態加價的看法各有不同。那么網約車動態加價到底是市場所需,還是不合理發展呢?
網約車平臺方表示:動態調價可以鼓勵司機們戰勝一些困難積極接送乘客,這也是基于供求關系的經濟杠桿。也就是說,在需要打車的人多于網約車司機的,求過于供的時候,主導權在網約車司機那,商場的規則即是調整價格,價格有所上升,那些不那么急切出行,或者覺得價格太高的會,就會選擇換個時間段打車或者改成其它的出行方式。
但當用車需求越來越高,而供應司機不夠的時候,就會開始有人抱怨網約車平臺好像沒以前“好使”了,高峰期不再是司機秒接了,有時還會遇到加價。乘客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不開心,雖然日子比沒有打車軟件時強多了,但比打車軟件大戰免費坐車時變差了。
在經濟學的角度來說,通過價格杠桿來撬動運力,產生了動態調價,這是市場行為。為了避免完全由價格驅動,網約車平臺也有一些相關措施,設置了動態調價不超過1.5倍、最終加價金額專車不超過59元,快車不超過29元的雙重封頂等。讓市場“看不見的手”和滴滴平臺調控“看得見的手”相結合,核心還是為了在供需不平衡時促成交易,解決乘客的打車難題。
動態調價可以有用處理供需之間的矛盾,促進買賣,但是有的乘客就會對這個報價產生質疑,就會覺得貴,有不適意的感受,就會質疑動態調價的合理性,這真的合理嗎?如果用數學模型去剖析,這是供應曲線和需求曲線相交時的平衡點,這個報價確實是合理的,由于它反映出了供需的本相,是“真理報價”。
網約車平臺可以耐心地向乘客解說了動態加價的原理,乘客認真地評估自個的打車火急程度之后,抱怨就會少一些,理解也能多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