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約車平臺管理,擰緊“安全閥”
2018年07月06日
48
亦強科技 分類:網約車APP開發
網約車平臺管理,擰緊“安全閥”!現在很多人出行之前都會習慣拿出手機,打開網約車軟件,預約打車,網約車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日常出行,成為城市交通體系的有益補充。但網約車行業也曾發生過一些侵害消費者安全的惡性事件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。因此為了讓人們乘坐網約車更安心,網約車平臺管理一定要擰緊“安全閥”!
中國消費者協會輿情報告顯示,消費者對網約車亂象最為關注的前十項分別是:1、網約車乘車安全隱患;2、網約車不正當競爭亂象;3、用戶信息泄露問題;4、乘客投訴無門,維權困難;5、網約車企業多地無證經營;6、司機資質不達標現象較為常見,準入門檻低;7、大數據殺熟現象;8、“黑車”“馬甲車”等不符合運營標準車輛頻現;9、“爽約車”“計價不透明”“亂收費”等亂象滋生;10、司機刷單炒信行為。
此外,網約車屬于典型的大數據行業,平臺方掌握了海量數據和交易量,乘客信息安全問題在“互聯網+”消費環境下進一步凸顯。如果數據脫敏不到位,很容易造成用戶信息泄露問題。因此,讓人們乘坐網約車更安心,保障平臺用戶的為了強化平臺管理責任,創新監管治理手段,強化立法立標工作。
相較于征求意見稿,網約車60號令即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的正式發布稿加入了更多有關信息安全防范的內容。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燕霞說,《辦法》從制度設計上要求平臺方解決隱私安全風險問題,比如規定平臺企業收集的信息應該只限于滿足提供運營服務的需要,不得向第三人提供相關信息。
網約車企業作為平臺搭建者、三方協議制定者、運營規則提出者、司機傭金抽成者,決定了企業有義務保障消費者安全,因為從本質上說,消費者與平臺是一種法律契約關系,相關權責事項得按照契約自由、契約安全、契約保障的原則來辦。
網約車平臺要依法承擔保護消費者權益第一責任人的責任。平臺要強化入網審核,加強對車輛、司機的審核把關;強化安全管理,加強對司機的法律培訓和安全教育;強化信息保護,要依法收集、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,不得通過評價、分享等方式泄露、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費者個人信息;強化投訴處理,嚴格篩查司機被訴情況,及時消除安全隱患,對有騷擾、暴力行為的司機要納入黑名單,采取零容忍,防止其后續服務危害公眾安全。
網約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,相關事項跨度很大,需要相關部門聯合監管。相關部門要創新監管手段,關鍵在于對數據的掌握和分享,要盡早建立全國信息共享平臺,實現數據共享與綜合利用。
目前《電子商務法》還在制定中,對平臺方的權責規定倍受輿論關注。董祝禮認為,立法機關應該進一步明確、細化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相關規定,防止其逃避自身應盡義務和責任,切實擰緊網約車消費的安全閥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