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共享單車看共享經濟
2017年08月11日
58
分類:電單車資訊
互聯網+為一些非稀缺性資產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創造增值效益,提供了舞臺與工具。共享經濟的本質和核心,是基于共享式的長尾效應,獲得綜合效率的大幅提增。
在共享經濟的背景下,我們對使用頻率的追求,超過了對使用時長、使用依賴性的追求,這是對用戶粘性的再一次錘煉與升級。
共享單車是堪稱完美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解決方案。跳出了物權障礙,隨時隨地使用,單車的社會化分配形成自動自發的流向,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新。
共享單車的盈利點
資本總是為了未來的利益預期而做當下的貼現。共享單車有三大理由吸引資本的追逐:
1、當前在可類比行業當中已經有Uber、滴滴這樣成功的案例存在,創造出驚人的成績與數據時,完全可以想象共享單車的巨大成長空間。
2、互聯網最強調的是用戶,而共享單車獲得了相當高的使用頻次和用戶關注度,且用戶層級、年齡層次、身份階層與滴滴打車相比更寬泛。
3、共享單車的增長邏輯,在當前的運營模式下,具備較強的可復制性。
共享單車在提供出行服務的背后,可以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和出行軌跡。這些數據也存在著許多與其他商業機構合作變現的可能性。當一個APP有機會告訴你附近的單車在哪兒,它就還有機會告訴你更多。人們早上騎車去買早餐,晚上下班騎車去買菜,這些均為場景。人們的軌跡與時間和人群細分相結合之后會有無數的場景。共享單車的背后,存在很多場景消費的想象力。
共享經濟帶意味著人際流量時代的到來。共享產品的出現服務對象就是用戶,用戶體驗也就成了最高的也是最終的需要。企業從最開始的線上流量的獲取變成了線上線下的共同發展獲取。或得到的用戶數據,也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筆重要財富。